2023年11月7日,河北省教育廳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冀教監管〔2023〕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出臺背景
2023年5月2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公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監管〔2023〕2號,以下簡稱《意見》),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我省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意見》,切實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河北省教育廳結合我省實際,經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認真研究,形成本實施方案。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分為三部分,其中重點任務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提升學?茖W教育質量。全面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開展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原則上不低于10%的教學要求。優化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倡導探究、實踐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組織遴選實驗教學精品課程,培育、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和模式。優化科學學科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二)優化師資供給與配置。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和《科學技術史》課程。在“國培計劃”中設置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提高公費師范生、“優師計劃”等項目中科學類課程教師培養比例,加強教師科學素養培訓。探索開展科學教育專業水平認證工作。建設全省中小學校科普教育專家庫,遴選一批科技創新專家學者供學校選聘為科技輔導員。鼓勵理工類碩士畢業生報考科學教師,學校要足額設置科學教師崗位。
(三)豐富科普資源供給。省內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主體牽頭的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原則上應面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分時段實行有序預約參觀。各類科普場館應根據當地中小學課后服務時段調整開放時間,為中小學實踐活動提供綠色通道。支持有條件的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流動科技館每年面向脫貧地區和偏遠山區巡展的累計時長應不少于2個月。
(四)豐富課后服務項目。鼓勵各地征集遴選一批特色鮮明的科普課程,納入學校課后服務內容。鼓勵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組織高層次人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專題講座或科學探究活動。鼓勵學校開展科普主題閱讀活動。各學校要因地制宜建設科技活動室、科普宣傳櫥窗,結合教育教學計劃,通過科技節、科技周、科普講座等方式,統籌安排好科學教育的時間、場地、人員。
(五)有序組織科學實踐。定期遴選導向鮮明、公益免費的科普教育基地,納入各級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目錄。每年對全省“科普地圖”進行更新和發布,為學校開展校外科普實踐活動提供便利。中小學校每年應組織學生到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開展不少于1次的探究式、場景式、體驗式科普實踐活動。
(六)探索選拔拔尖創新人才。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高?茖W營”項目,試點推動建設一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學校和校外科學教育實踐基地。
三、出臺意義
《實施方案》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意見》,并結合我省實際進行了實化、細化。通過印發《實施方案》,將有助于進一步強化科學教育助推“雙減”的資源供給和服務能力,調動社會力量,提高學生科學素質。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各項措施全面落地,科學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河北省教育廳等九部門<BR>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